焦點
-
「SanDisk iXpand 16GB隨身碟」實測開箱,iPhone資料備份好幫手!
iPhone與iPad無法加裝Micro SD卡擴充容量,拍攝了一堆照片與影片之後,很容易就遇到儲存容量不足的問題。雖然說定期將檔案備份到電腦也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有時候常會忘記,所以應該很少使用者有這麼勤勞。針對使用者的容量擴充與資料備份需求,SanDisk推出了iPhone與iPad專用的iXpand隨身碟,到底有多好用,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款由SanDisk推出的iXpand隨身碟是專為iPhone、iPad備份資料所設計,因此具備了Lightning接頭可以連接iPhone與iPad,而為了可以連接電腦使用,因此還設計了標準USB接頭。 隨身碟上還內建了微量鋰電池,使用時會先使用內建電力,沒電時才會耗用iPhone、iPad電力。iXpand外型採用寬廣扁平設計,USB與Lightning接頭安排在同一邊,採用上下疊合的方式,但因為兩側還有邊條,使得iXpand隨身碟的尺寸相當寬,在連接USB埠時很容易會擋到其他USB裝置。外型設計上也與iPhone、iPad風格比較不搭,希望日後能改善。連接iPhone後,手機就無法平整擺放,如果沒有安裝保護殼,也要小心iXpand另一邊會不會刮到手機背面。手持時也會因為占用底部空間,而導致不好握持,使用上要特別注意。 要使用這款隨身碟,除了必須正確連接外,還必須在iPhone與iPad上安裝搭配的APP應用程式:SanDisk iXpand Sync。安裝APP之後,只要到APP設定中開啟自動同步功能,往後連接iPhone時就可自動將手機中的照片與影片自動傳輸到iXpand中進行備份。如果按下APP主畫面上的+鈕,則可以自行手動備份指定的照片與影片。除此之外,也可以將iPhone的聯絡人資料備份到iXpand上儲存。照片與影片預設備份到Camera Roll Backup資料夾,開啟此資料夾就能檢視照片,點選影片也可以直接播放。但可惜的是,透過此APP無法直接檢視iPhone中的檔案,主要是用來備份iPhone檔案使用。 iXpand隨身碟具備USB接頭,連接到電腦上就可以直接存取隨身碟中的檔案。所以您可以把從iPhone備份的照片、影片儲存到電腦上,或者也可以把音樂、影片、照片儲存到iXpand隨身碟上,之後再透過SanDisk iXpand Sync APP,就可以在iPhone上播放隨身碟中的影片、照片或聆聽音樂,除此之外,也支援檢視PDF、DOC、PPT、XLS文件檔案,所以您也可以透過電腦把這些檔案複製到iXpand隨身碟,之後就可以用手機來檢視。 為了資料安全,SanDisk iXpand還內附了SanDisk Secure Access加密軟體(提供Windows與Mac版本),透過這個軟體就可以幫檔案加密,避免其他人竊取資料。加密後的檔案,只要輸入正確密碼,就可以在手機上透過SanDisk iXpand Sync進行存取。密碼輸入也支援TouchID功能,所以也可以使用指紋解鎖,使用起來更方便。 這次測試的iXpand隨身碟容量為16GB,另外還有32GB、64GB,售價分別為16GB/2480元、32GB/3680元、64GB/4980元,未來也將推出128GB版本。從功能上來說,除了備份資料外,還可以播放影片、音樂、檢視照片,也可以開啟Word、Excel、Powerpoint文件進行檢視,但可惜無法管理iPhone中的檔案,有點美中不足。但對於iPhone用戶來說,已經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容量擴充解決方案,也比透過網路備份到雲端要更為安全與方便。 廠商名稱:SanDisk 廠商電話:0080-114-7031 廠商網站: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先鋒 Pioneer APS-SP1 256GB SSD」實測開箱,日系老品牌新產品搶進固態硬碟市場!
現在要買SSD,各家固態硬碟業者爭奇鬥艷,除了有多種規格任君挑選之外,有的宣稱效能最強,有的號稱十年保固,有的用虛擬記憶體加速,有的則是引進企業級斷電保護,甚至,還有反向選用已經要進棺材的SLC Flash,但在美國大廠持續倒貨,殺價完全不手軟,各種招數激烈競爭之下,要能殺出重圍,創造自己的品牌產品價值,還要讓大家能買單,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老牌影音多媒體商品大廠,也是電腦零組件大廠之一的日本先鋒,Pioneer選在2014年底進軍SSD市場,以日本品牌之姿,挑戰這個難度極高的電腦零組件市場,2015年1月份正式發貨,這就是Pioneer APS-SP1系列SSD。 日本先鋒這家公司,一直以來,對於新產品的市場推廣,一向都是以日本優先,海外的話通常都有得等,這次進軍固態硬碟市場,可以說破了前例。首先,這顆Pioneer APS-SP1系列固態硬碟,竟然是在台灣先上市,以往這家日商有什麼好東西的話,一定會先在日本先上市,以燒錄器來說,日本地區會先推出國內版,才會釋放出海外版,要不然也會先在美國地區上市。這次台灣算是首發,整個亞洲區的上市進度,比起日本區、美國區還要來得更快,甚至歐洲區也是到了最近,才發佈推出固態硬碟的新聞稿。更誇張的是,這款固態硬碟,台灣、香港都已經開賣好幾個月了,結果,截至目前為止,日本、美國都還沒上市。所以,很清楚的,Pioneer選在台灣市場先試水溫。 Pioneer APS-SP1主打的特點,是固態硬碟少見的日本品牌。目前以日本品牌為主打的,全球市場只有3家品牌業者,是所謂的2P1T,按照進入固態硬碟市場順序,分別是TOSHIBA、Plextor與Pioneer。很有意思的,三家日本品牌固態硬碟業者都很愛國,都選用日本TOSHIBA的Flash Memory。Pioneer APS-SP1 SSD報到,台灣Pioneer這回一共推出了128GB、256GB、512GB與1TB版本,市場上先到貨的,則是128GB、256GB版本。Pioneer APS-SP1 SSD,採用Marvell解決方案,用的是Marvell 88SS9187控制晶片,搭配TOSHIBA 19nm Toggle MLC Flash,讀寫速度上,128GB~1TB版本,讀取速度皆標示540MB/Sec,128GB寫入速度為345MB/Sec,256GB寫入速度為430MB/Sec,512GB、1TB寫入速度為445MB/Sec,官方標示寫入壽命皆為75TBW,目前原廠提供保固期為3年。這是一款標準2.5吋7mm高度薄型固態硬碟,原廠並附有加高墊片,能提昇到9.5mm高度,還附贈有硬碟托架與螺絲,可安裝到3.5吋擴充槽。2015年2月底之前,台灣Pioneer有做延長保固的活動,上網登錄的話,則延長保固期到5年。目前,已經調整回3年保固。 這次拿到Pioneer APS-SP1系列256GB,型號為APS-SP1-256,格式化後容量為223.57GB,市場上買到的韌體版本為1.00,目前買回來之後,並不需要更新韌體,這已經是最新版本,而且,Pioneer目前也沒有提供韌體下載點,也沒有更新程式。此外,若購買此產品,也別忘了到Pioneer官網下載SSD固態硬碟工具程式,目前最新版為Pioneer SSD Utility V1.3版本,提供了Disc Info、System Info與S.M.A.R.T功能。 這邊使用1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IONEER APS-SP1 Series 256.0GB。韌體版本為1.0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也支援DevSleep,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都沒有提供資訊,只有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有提供資訊。從這邊來看,這顆SSD的韌體真的寫不好,竟然連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資訊都沒有提供,還有不少的改善空間。 這邊使用3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 V3.0.3 x64、HD Tune V5.5.0、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AS SSD Benchmark V1.7.4739.38088、TxBENCH V0.95 beta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42.7MB/Sec,寫入速度:438.2MB/Sec。測試結果,讀寫速度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23.7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87.4MB/Sec。這顆SSD,寫入速度方面,表現並不好,以致於出現寫入速度乎快乎慢,很顯然的是韌體還需要做調校!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平平。 這個測試,可以清楚一目了然整個測試成績,總分達到了4578.41。比起使用同款控制器產品,效能表現並不如預期。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20.86MB/Sec,寫入速度:404.24MB/Sec,總分達到了1104分,IOPS表現與Copy-Benchmark表現,則都有一定水準。不過,在Compression-Benchmark上面,寫入速度上面就顯示異常。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59.818MB/Sec,寫入速度:442.049MB/Sec。 這個測試,可以發現最快讀取速度達到560MB/Sec,最快寫入速度達到442MB/Sec。 Pioneer APS-SP1 SSD是由捷元所代理,提供三年保固,光華商場的話,目前不少店家都有進貨,最新行情的話,128GB:報價1990元(含稅),256GB:報價3299元(含稅)!光看這個價格,並不是最便宜的,目前原價屋的話,Pioneer APS-SP1 256GB還送Pioneer AP3000行動電源(3000mAh),這款行動電源在PChome 24h報價699元,購買價格扣掉行動電源的699元之後,等於256GB只要2600元,這個價格的話,還算蠻便宜的。有多便宜呢?目前SATA 6Gb/s介面固態硬碟,破紀錄最殺的,是Apacer AS510S 256GB,報價2499元(含稅),第二殺的,則是PNY XLR8 240GB,報價2588元(含稅),若以2600元的單固態硬碟來看,價格上,還是第三殺的,算是很有誠意了! 這次,開箱測試了Pioneer APS-SP1 SSD,讓我們了解其真正實力。不過,這款SSD,仍有許多改善空間,韌體方面應該要再做調校,尤其是寫入速度方面,表現並不理想。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都沒有提供資訊,這也應該要做改進。此外,在售後服務方面,目前固態硬碟市場可以說是競爭激烈,應該要體貼消費者,萬一不幸買到機王,遇到了瑕疵品,或者出現故障的狀況,可以提供免費到府收送,這樣應該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品牌的經營,真的是點點滴滴,期待Pioneer能推出新的韌體,改善這款SSD的效能表現,也希望未來能看到更棒的產品推出。 廠商名稱:Pioneer - 先鋒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2657-35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SMedia ASM1142」效能大對決!PCIe 2.0 x2 v.s. PCIe 3.0 x1介面USB 3.1擴充卡效能實測!
USB又改朝換代了,這次是從USB 3.0版本,進化到最新的USB 3.1版本。這邊,或許會有人說,USB 3.0不是剛出來嗎?怎麼這麼快又有新版呢?事實上,USB 3.0正式規格是在2008年11月12日發表,到了差不多約一年之後,才有多家業者推出PCIe to USB 3.0晶片組,而從時間來看,USB 3.0距離當年發表時間,已經有六年半的時間,也到了該推陳出新的時候。USB 3.1正式規格則是在2013年12月3日發表,2014年9月9日又發表了USB Type-C連接器,而早在去年Computex Taipei 2014,我們台灣之光祥碩科技,也就是ASMedia,第一家正式展示原生USB 3.1晶片,經過一連串認證,現在已經量產正式推出。這樣的USB 3.1改朝換代,將會是一個大變革,包括主機板、擴充卡、集線器與外接硬碟,都將全面翻新,導入USB 3.1。這次,PCDIY!獨家搶先測試,就讓我們來看看史上第一款PCIe to USB 3.1 Bridge:ASMedia ASM1142,來瞧瞧它在PCIe 2.0 x2與PCIe 3.0 x1擴充卡的戰鬥力吧! 時間回到USB 3.0時代,第一家推出PCIe to USB 3.0 Bridge晶片業者,是NEC(後來併入Renesas),接著出現ASMedia、Fresco Logic、Etron、TI,最後一家則是VIA獨立出來的VIA Labs。一開始,PCIe to USB 3.0 Bridge晶片供貨不足,導致價格維持高檔,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主機板業者大量引進,所有的主機板都要內建USB 3.0,引爆了USB 3.0連接埠的數量競賽。後來,GIGABYTE提出了新的作法,認為這麼多的USB 3.0不可能同時都用,因此,在主機板上導入了USB 3.0 Hub晶片,事後證明這樣的作法是對的。一開始,各家業者也出現了相容性問題,在Host端的韌體與驅動程式持續改版,以及Device端持續修正韌體,目前USB 3.0出現不相容的機率,已經比剛推出的時候少了許多。AMD率先在主機板晶片組內建USB 3.0之後,接著Intel也在主機板晶片組導入USB 3.0,不過,主機板業者仍加入PCIe to USB 3.0 Bridge晶片,這則是為了提供更多的USB 3.0埠。發展至今,零售市場仍販售有搭載NEC、ASMedia、Fresco Logic、Etron或TI晶片的USB 3.0擴充卡,用來給舊電腦用戶做升級,或者做為更多USB 3.0埠擴充。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USB 3.1發表之後,各家業者也積極研發,現在,終於是來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 目前,USB 3.1開發最快的業者,則是祥碩科技ASMedia。早在去年Computex Taipei 2014,就已經公開展示了原生USB 3.1晶片實品,經過一連串認證,現在已經量產正式推出。USB 3.1產品,這回共推出有ASMedia PCIe to USB 3.1 Bridge:ASM1142晶片,ASMedia Device Controller:ASM1351晶片,與ASMedia Device Controller:ASM1352R。ASM1142晶片,主要是給Host端使用,用來讓主機板提供USB 3.1埠,或者製造USB 3.1擴充卡。ASM1351、ASM1352R晶片,主要是給Device端使用,用來開發USB3.1行動硬碟,或者是製造USB 3.1硬碟外接盒,ASM1351支援單硬碟,ASM1352R則支援雙硬碟,還可以提供RAID 0、1、Jbod或Span。 USB 3.0技術,由於要相容於過去的USB 1.0、USB 1.1與USB 2.0,因此,得要累積一定的技術與專利,才有辦法繼續開發下一版,以致絕對有一定的難度。也因如此,能參與USB 3.0、USB 3.1競賽的,能拿到入場券的已經是稀有動物。2013年12月17日,威盛電子VIA怒告祥碩科技ASMedia,提出懷疑之前任職於威盛電子的前員工,2007年時林哲偉在威盛電子擔任副總,帶了一群核心團隊跳槽祥碩科技,疑似從VIA跳槽帶槍投靠ASMedia,因而引爆USB 3.0侵權糾紛。檢方認為之前任職於威盛電子的現任祥碩科技員工,包括張棋、工程師林書宇、黃永中及蔡乙仲將威盛電子的研發機密,帶到了祥碩科技。也因此,引爆了威盛電子怒告華碩電腦、祥碩科技,要求竊取技術求償台幣41.37億元,結果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反擊,提出尊重法律奉陪到底。這個USB 3.0專利糾紛,目前已經從台灣延燒到了美國。至於,祥碩科技ASMedia最新的USB 3.1晶片,是否會受到影響,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USB 3.1擴充卡的話,由於單埠傳輸速率就上10Gbps,因此,介面上的速度,最起碼也要跟上10Gbps才行,而這樣的速度,以PCIe介面來說,至少要用PCIe 2.0x 2或PCIe 3.0 x1才足夠,目前的第一款USB 3.0晶片組,ASMedia PCIe to USB 3.1 Bridge:ASM1142晶片,就是採用PCIe 2.0 x2或PCIe 3.0 x1介面設計。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現今電腦主機板的插槽,主流為PCIe x1、PCIe x4、PCIe x8或PCIe x16,因此,會遇到的問題,是根本就沒有PCIe 2.0 x2的插槽可以使用,另外,由於PCIe 3.0的話,現今的晶片組,只有提供PCIe 3.0 x16或PCIe 3.0 x8,PCIe 3.0 x1的話,也還沒有規劃這樣的設計,這導致USB 3.1擴充卡安裝上會遇到一些問題,比方要求PCIe 3.0 x1,卻誤安裝到PCIe 2.0 x1的話,就會產生降速的問題。目前來說,主機板業者的話,大多則採用了PCIe 2.0 x2設計,但以擴充卡業者來說,則提出了PCIe 3.0 x1與PCIe 2.0 x2方案,一樣的USB 3.1晶片組,推出了不同規格的USB 3.1擴充卡。 ASMedia ASM1142是目前唯一的USB 3.1晶片組,由於它提供了PCIe 2.0 x2與PCIe 3.0 x1介面設計,但要注意的,則是市場上的主機板,並沒有PCIe 2.0 x2的插槽,若做這樣的擴充卡,消費者必須安裝到PCIe 2.0 x4、x8或x16電路插槽,才能跑上全速,而且市場上的主機板,也沒有PCIe 3.0 x1的插槽,若做這樣的擴充卡,消費者必須安裝到PCIe 3.0 x16電路插槽才行。這邊,則跟三泰科技sunix借側了USB 3.1擴充卡來進行交叉測試,拿到了PCIe 2.0 x2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2擴充卡(雙埠USB 3.1 Type-A),以及PCIe 3.0 x1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1C擴充卡(單埠USB 3.1 Type-C)。 這次的USB 3.1擴充卡測試,PCDIY!選用了Intel Core i7-5960X Extreme處理器,搭配ASUS X99-DELUXE主機板,分別使用了 PCIe 2.0 x2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2擴充卡,以及PCIe 3.0 x1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1C擴充卡,安裝在PCIe 3.0 x16插槽。另外,由於目前並沒有USB 3.1裝置,這邊採用了ASMedia AT2053原廠測試板,這是一張採用了ASMedia Device Controller:ASM1352R的主機板,這主要是用模擬的方式,做出一組USB 3.1介面外接硬碟,支援2組SATA 6Gb/s硬碟,並可以用RAID 0組態磁碟陣列方式運作,若是用了2顆SSD的話,理論上就能發揮出USB 3.1的全速戰鬥力。這邊則使用了2顆Smasung 840 Pro 256GB固態硬碟,搭配ASMedia AT2053原廠測試板,模擬出USB 3.1介面的SSD外接硬碟。 這邊以三泰科技sunix USB2311C擴充卡,來進行PCIe 3.0 x1介面USB 3.1擴充卡測試,安裝了Windows 8.1專業版x64作業系統,分別以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PCMark 7、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做交叉測試。 這邊以三泰科技sunix USB2312擴充卡,來進行PCIe 2.0 x2介面USB 3.1擴充卡測試,安裝了Windows 8.1專業版x64作業系統,分別以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PCMark 7、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做交叉測試。 PCDIY!這邊也測試了一個USB 3.0的對照組,這邊以主機板上內建的原生Intel USB 3.0,安裝了Windows 8.1專業版x64作業系統,分別以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PCMark 7、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做交叉測試。 最後,要提醒大家,由於USB 3.1擴充卡總共有PCIe 2.0x 2與PCIe 3.0 x1版本,兩者適合使用的主機板並不一樣,因此,採購上可要特別留意才行,以免插錯擴充槽,變成速度上不去的狀況。購買USB 3.1擴充卡,小心別買錯版本,這可是要留意的唷! 廠商名稱:sunix - 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913-1987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OCZ Vector 180 480GB SSD」實測開箱,斷電保護加強讀寫速度更勇猛!
在OCZ的SSD產品線中,Vector系列是定位於旗艦級的產品,以往有Vector、以及Vector 150系列,而這次送測的Vector 180則是最新推出的旗艦級SSD,在效能與穩定性上都更加進化,可提供穩定與快速的資料傳輸。接下來我們就透過實測開箱,來瞭解這款SSD的能耐到底有多強。 OCZ在加入Toshiba集團之後,成為少數幾家同時掌握主控制晶片與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廠商,這對SSD產品設計與研發來說,是項很大的優勢,可以更容易發揮出產品的優勢。Vector 180就是搭載OCZ自行研發的INDILINX Barefoot 3 M00主控制晶片,以及高品質的Toshiba A19 MLC快閃記憶體,Micron 1Gb DDR3快取記憶體,容量上有120GB、240GB、480GB、960GB可供選擇,可滿足大容量需求的頂級用戶。這次所推出的Vector 180在效能上當然還是非常強勁,針對讀寫混和的存取進行了最佳化,也能降低持續使用一陣子之後效能降低的幅度,持續維持高水準傳輸速度,根據廠商提供資料,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50MB/s,最大寫入可達530MBs/s,都已經逼近SATA 6Gb/s的頻寬限制。 旗艦級的SSD除了注重效能之外,存取的穩定性與資料保全才是更重要的關鍵。而且由於SATA 6Gb/s的頻寬限制,SATA旗艦級SSD效能再進步的幅度相當有限。因此Vector 180除了效能外,更重視的是資料存取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首先在韌體方面,針對快閃記憶體的寫入耐久度演算法進行了改良,並且加入OCZ PFM+斷電保護技術,斷電保護機制以往都只用於企業級的SSD產品,而OCZ在Vector 180導入的OCZ Power Failure Management Plus (PFM+) 斷電保護機制,使用備用電容當作電壓突然增減時的備用電力,韌體本身也會建立快照資料,並寫入到快閃記憶體保存,確保斷電或電壓突然增減時所存取的資料不會消失或受損。根據廠商提供資訊,Vector 180在每日寫入50GB情況,可以持續使用5年,廠商並提供5年ShieldPlus保固政策(詳見後文說明)。 ShieldPlus保固政策是OCZ最新推出的保固服務,目前已經率先在美國等國家實施,而現在也將導入到台灣。目前美國ShieldPlus保固政策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是,只要您的SSD確認是非人損故障,OCZ就會寄送給您全新的SSD來替換。而且您不需要先將故障產品送回,只要向OCZ提供故障SSD的產品序號,不需要任何保固證明。OCZ就會直接寄送替換的SSD給您,同時收回故障的SSD。也就是說您完全不需要負擔寄送的運費,更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替換的SSD,這是非常貼心的好服務。未來台灣的ShieldPlus的保固政策細節,可能將比照美國,但也有可能會進行些許調整,詳細細節請多留意OCZ官網說明。 除了硬體規格的進化,OCZ也為Vector 180準備了SSD狀態監控與最佳化的工具程式:SSD Guru。SSD Guru提供了SSD最佳化,手動TRIM,韌體升級,SSD健康度監控,技術支援等功能,善用這套工具,就可以隨時掌握SSD狀態,保持最佳存取效能。而且SSD Guru支援所有搭載OCZ Barefoot 3主控制器的SSD,例如,也可以支援OCZ Vector 150,只是少了溫度顯示資訊;而且PCIe介面的RevoDrive 350系列也可以支援。另外,也有附贈價值49.99美金的Acronis True Image軟體,使用者可用來快速轉換舊硬碟的作業系統與檔案資料。 編輯使用4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Info V6.3.0、HD Tune V5.5.0與TxBENCH V0.95 beta,以及最新推出的SSD-Z 15.03.15b來檢測這顆固態硬碟的規格資訊。 偵測出這顆SSD的型號為OCZ-VECTOR 180,容量為480.1GB,韌體版本1.00。傳輸模式為SATA 6Gb/s,支援S.M.A.R.T.,NCQ,TRIM功能。這顆SSD為新品,已用時間僅5小時。 SSD容量標示為480 GB,HD Tune偵測為457859 MB,實際可用空間為457711 MB,實際容量為480.1 GB,格式化之後可用447.1 GB。 TxBENCH偵測到這顆SSD除了支援S.M.A.R.T.,還支援NCQ、DIPM、48Bit LBA、TRIM、HIPM、Security、Security Frozen。 SSD-Z是最新推出的固態硬碟檢測工具,目前仍在Beta版本,而且每隔幾天就有推出新版本。但可能是Vector 180這顆固態硬碟太新的關係,資料庫中並沒有這款產品的資料,因此檢測出的資訊並不正確。 為了瞭解這款固態硬碟效能,編輯使用了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CrystalDiskMark、HD Tune、TxBENCH等6套軟體來進行測試。 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487.6MB/Sec,寫入速度:497.2MB/Sec。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489.2MB/Sec,寫入速度有493.0MB/Sec。從測試結果來看,跟廠商標示的最高讀取550MB/s,最高寫入530MB/s,有些落差。根據廠商表示,這是因為OCZ PFM斷電保護機制必須持續將原始資料從快取記憶體寫入到快閃記憶體中,因此會影響到效能的表現。但整體來說,仍是非常優異。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67.9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62.0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與64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與寫入速度都可以維持在500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讀取速度比寫入速度還要快一些。額外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也表現不錯,最大讀取速度達到了496.941MB/s。 使用AJA System Test測得的成績,最高讀取與寫入速度可以達到約490~500MB/s。 這個測試,可以快速了解這顆硬碟的傳輸速度與IOPS表現,總分達到了4322.78,最大循序讀取速度約498.42MB/s,最大循序寫入速度為481.88MB/s。 AS SSD Benchmark也是專門測試SSD效能的軟體, 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04.53MB/Sec,寫入速度:487.79MB/Sec,表現都不錯,但4K-64Thrd的IOPS方面,讀取達到了92103,寫入也有78925。Copy-Benchmark表現,大約是在264~328MB/s之間。Bareboot主控制晶片對於可壓縮與不可壓縮的資料存取速度沒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除了少數起伏很大外,大致上都維持穩定的狀況。 這個測試結果與其他試軟體測得的結果有較大不同,測試成績沒有受到OCZ PFM+斷電保護技術的影響,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54.850MB/Sec,寫入速度:530.517MB/Sec。讀取與寫入速度都符合OCZ所標示的官方速度。 選購SSD時,價格與效能固然重量,SSD的穩定性與後續的保固服務更重要,這也將是今年旗艦級SATA SSD的重點訴求,因為受限於SATA 6G/bs介面,比效能已經沒有太大意義,穩定與保固服務,甚至於是否有提供SSD最佳化的工具程式才是比拚的重點。從OCZ Vector 180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其效能表現相當不錯。雖然所標榜的斷電保護與穩定性,必須藉由長期測試使用之後,才能體會其優勢。但至少,未來藉由ShieldPlus的保固政策,也能享有更好的產品維修服務。整體而言,可說是一款相當優異的產品。至於在售價部分,目前廠商提供的建議售價,120GB是3080元,240GB是5300元,480GB售價9900元,960GB售價為17900元,跟其他旗艦級SSD競品相比,主流的120GB與240GB售價稍嫌貴了點,但這只是廠商提供的報價,市價大部分都會再便宜些,要購買的人請等上市開賣之後,多注意行情變化。。 廠商名稱:TOSHIBA OCZ 廠商電話:408-733-84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必恩威 PNY XLR8 SSD 240GB」實測開箱,高效能固態硬碟中的價格殺手!
現在要買固態硬碟,若要找最便宜的,又要穩定度高的,不是那種看得到吃不到限時限量款式,若您是這樣要買最低價的需求,價格是最低檔的。那麼,品牌可能就不是挑選的重點,因為要便宜又要穩的話,這時候,你要看的是固態硬碟的控制器,速度只要達到中上水準就能接受,而SATA 6Gb/s SSD中,什麼牌子的控制器歷史最悠久,千錘百鍊歷久不衰,還沒出過大事的,除了Marvell之外,那就是SandForce。無疑的,SandForce SF-2281雀屏中選,不但最早開發出來,而且具備優異的存取效能,不用快取記憶體就能擁有高超的性能,可以降低成本,再加上採用了壓縮技術,降低了寫入放大率,因而提昇了SSD的耐用度,最重要的,還沒出過什麼凍結,也沒有發生消費者集體糾紛,效能表現有中上水準,可靠度在一定水準之上,而且有相當不錯的口碑。雖然比起後起之秀,效能表現更加優異,但無疑的,SandForce SF-2281真的是顆優質的固態硬碟控制器。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款PNY XLR8 SSD 240GB戰將系列固態硬碟,就是用這顆SandForce SF-2281,加上PNY特選的MLC Flash顆粒,打上了PNY品牌,研判應該是為了降低成本,因而沒有使用品牌快閃記憶體,而是採用了低價購入的eTT有效未測試快閃記憶體,再打上自有品牌,用這樣的方式來打造出真正超高C/P值,市場上最殺的跳水王固態硬碟! PNY XLR8 SSD戰將系列是必恩威的入門款SSD,本體為2.5吋9.5mm高度標準版本,也有2.5吋7mm高度的薄型版本,為標準SATA 6Gb/s介面,推出有120GB(讀取速度:400MB/Sec,寫入速度:400MB/Sec)、240GB(讀取速度:400MB/Sec,寫入速度:400MB/Sec)與480GB(讀取速度:400MB/Sec,寫入速度,400MB/Sec)共三種版本,皆是使用了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以及PNY特選MLC Flash,SSD本體和包裝都是在美國製造,官方提供了三年保固,具備了三年換新。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固態硬碟機業者的官方網頁,居然出現了規格標示不一的狀況,有的地方標示120~480GB版本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450MB/Sec,有的地方標示120~480GB版本讀取速度:400MB/Sec,寫入速度:400MB/Sec,不過,看在這款固態硬碟的強項是價格,那麼速度到底有多快,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當然,會有這樣的狀況,研判是因為每一批用的MLC Flash快閃記憶體不同,速度會有差別,所以會出現速度不一的狀況。 這次拿到PNY XLR8 SSD SSD系列240GB,型號為SSK2SC240G3LC709B121-460P,格式化後容量為223.57GB,市場上買到的韌體版本為541ABBF0,上官網也沒有韌體可以更新,這是因為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韌體早就千錘百鍊,再加上SandForce一開始被LSI併購,後來LSI又被Avago併購,接著Seagate又買下LSI,等於從Avago手中又接手了SandForce,而後來,先前的韌體就沒有再做更新。 這邊使用1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SSK2SC240G3LC709B121-460P。韌體版本為541ABBF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但不支援DevSleep,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有提供資訊,但沒有提供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這邊使用3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 V3.0.3 x64、HD Tune V5.5.0、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AS SSD Benchmark V1.7.4739.38088、TxBENCH V0.95 beta,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09.5MB/Sec,寫入速度:269.7MB/Sec。測試結果,這款固態硬碟有使用壓縮方式,讀寫效能其實還不錯,讀寫速度很快。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38.4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47.0MB/Sec。讀寫的速度起伏波動很大,從測試數據可以看得出來。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可以。 這個測試,讀寫速度明顯比較弱,總分達到了3317.01,算是表現差了一些。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05.49MB/Sec,寫入速度:227.68MB/Sec,總分達到了592分,總分算是很低,IOPS表現也比較弱。Copy-Benchmark表現,則還能接受水準。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可以看出整體的讀寫速度表現,其實還在能接受的範圍。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1.527MB/Sec,寫入速度:270.721MB/Sec。整個測試結果,顯示這顆SSD,效能應該還算是普通水準。 這個測試,顯示出其實這款SSD,效能表現,應該還是可以滿足一般用戶的需求。 現在要買固態硬碟,若要找最便宜的,又要穩定度高的,PNY XLR8 SSD 240GB戰將系列,無疑是相當超值的選擇,240GB SSD只要2588元,這價格真的是超強,存取速度表現也不差,又有三年保固,真的令人相當動心。這次,實測開箱了PNY XLR8 SSD 240GB戰將系列之後,也讓我們一虧他的真面目,以及實際的效能表現。另外,這顆SSD,已經推出了很久一段時間,根據已經購入的玩家表示,都沒有聽過出事的狀況,也有很多人用了超過半年、一年的時間,都沒有損壞,使用狀況也都滿意。總結,這真的是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跳水王,價格天殺的戰將! 廠商名稱:PNY - 必恩威亞太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560-1111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NVIDIA GeForce GTX 970規格標示爆爭議,3.5GB記憶體門鬧上消保處、台北地方法院!
NVIDIA顯示卡規格標示爆爭議,這回出問題的,是屬於高階消費級顯示卡的GeForce GTX 970。整件事情從爆發,一開始是有人使用顯示卡記憶體測速,意外發現記憶體標示4GB,只有3.5GB部分全速,0.5GB部分無法達到全速,才證實存在這個3.5GB記憶體門瑕疵。結果,NVIDIA在查證這個3.5GB記憶體門同時,意外發現當初原廠記者發表會,GeForce GTX 970給的官方原始規格錯誤,除了3.5GB記憶體門之外,ROPs數量、L2快取容量都標示錯誤,原廠後續做了變更規格,原廠規格誤植以致於造成了消費者認為標示不實的狀況。最新,在台灣,NVIDIA GeForce GTX 970規格標示爆爭議,3.5GB記憶體門鬧上消保處、台北地方法院! GeForce GTX 970出包,這樣子原廠規格誤植以致於造成了消費者認為標示不實的狀況,加上3.5GB記憶體門速度上不去,引爆了玩家不滿,在歐美都出現了集體訴訟,向當地消費者保護會投訴,或者是直接告上法院的狀況。台灣也出現一樣的情形,這是因為NVIDIA原廠冷處理,下游品牌顯示卡廠商惹上麻煩,不少玩家尋求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協助,也有直接告上法院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知名媒體AnandTech,也針對了NVIDIA GeForce GTX 970標示不實與3.5GB記憶體門做出了特別報導:「GeForce GTX 970: Correcting the Specifications」GeForce GTX 970標示不實與3.5GB記憶體門的問題,出在GeForce GTX 970是Maxwell核心的精簡版本。在精簡的過程中,造成了記憶體標示4GB,只有3.5GB部分全速,0.5GB部分無法達到全速。同時也發現了ROPs數量、L2快取容量都標示錯誤,以致於造成了標示不實的狀況。當初,GeForce GTX 970記者發表會,NVIDIA給的官方資料,ROPs數量為64,L2快取容量為2MB。結果,後來查出當初給的官方原始規格錯誤,ROPs數量正確為56,L2快取容量正確為1.75MB。官方公佈了錯誤的資料,以致於造成了消費者認為標示不實的狀況,消費者認為因為看了錯誤的資料才購買,這樣前後不一的狀況。玩家認為,NVIDIA原廠雖然說是規格誤植,但消費者認為標示不實,而且認為這樣的狀況,根本就是廣告不實!也有人認為,這樣子的情形:「說輕一點叫做標示不實,說重一點就叫詐欺、公然說謊」。玩家認為若不能退費,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消保處)又無法處理,那就只好尋求法律途徑,上法院討公道給個公道! ---------------------- 有些人對於 NVIDIA (輝達) 在 GeForce GTX 970 發表時,無法清楚說明其記憶體規格感到失望。我能夠了解此原因,所以在這裡讓我向各位詳述。 我們於最新 Maxwell 架構中,發明了全新的記憶體架構。這項發明是為了讓配置被減少的 Maxwell 能有更大的幀緩衝 (framebuffer) ,因此 GTX 970 可不被受限於 3GB 記憶體的規格,而是擁有額外的 1GB 記憶體。 GTX 970 是一張擁有 4GB 記憶體的顯示卡。然而,額外 1GB 記憶體中的 512MB 被分隔和減少記憶體頻寬。這其實是項好的設計,因為我們能夠提供給 GTX 970 額外1GB 記憶體,同時我們的軟體工程師能將較少使用的資料存於此 512MB 記憶體區段內。 遺憾的是,我們在對內與行銷部門以及對外與產品上市時的評測媒體溝通此一設計構想時,出現了誤解。 為了澄清誤解,我們的資深硬體工程副總裁 Jonah Alben 提供了有關此設計的詳細技術說明,且已被幾位編輯詳實報導。這是其中一篇來自 The Tech Report 的報導。 原本我們的 GTX 970 記憶體從 3GB 增加到 4GB 的發明方法應該讓消費者感到興奮,但部分消費者因為我們未能清楚解釋說明最後 1GB 記憶體的分隔架構而感到失望,這我能充分理解。 不過,請讓我清楚說明: NVIDIA (輝達) 的唯一目的是創造最好的 GPU 給各位消費者,在各種遊戲使用越來越多記憶體資源的狀況下,我們希望GTX 970 能夠擁有 4GB 的記憶體。 GTX 970 上的 4GB 記憶體是實際能使用,且有助於消費者享受的效能。一如既往,我們的工程師會持續提升遊戲效能,讓使用者能於 GeForce Experience 定期下載。 這項 Maxwell 的新功能應該從一開始就清楚詳細的說明。我們往後會再做得更好,不讓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 黃仁勳 Jen-Hsun Huang ---------------------- GeForce GTX 970出包,NVIDIA原廠冷處理,下游品牌顯示卡廠商惹上麻煩。結果就有網友設立 ,大家在討論怎麼樣來向NVIDIA連署退費,結果就有人寫信到台北市市長信箱,表明消保會執行不利,抱怨顯示卡廠商不負責的狀況。 由於,網友不滿NVIDIA原廠與下游品牌顯示卡廠作法,陸續鬧上消保處、台北地方法院。最新,還有玩家在mobile01發表:「微星 GTX970的訴訟分享(104.03.18裁定移送台北地院)」。 ----------------------- ----------------------- 得知970有這樣的問題,在當時向 XX 反應 得到的結果是官方回答,NVIDIA沒有通知 所有沒有任何處理結果 向消保處線上申訴系統 申訴 XX 廣告不實 收到消保處的公文 並於當日接到 XX 電話告知可以全額退費或加6000升級 我選擇全額退費, XX同意告知後續通知去店家辦理退費 接到 XX 電話,告知目前只能升級不能退費 告知 XX 為何雙方合意退費的事情可以隨意反悔 並告知會提出告訴 104.02.13 向新北地院遞狀提出告訴 主張內容是廣告不實解除契約及履行退費協議 法院收案並開立收據 收到新北地院民事裁定 內容約是該案件有侵權行為之爭議 故應依爭議侵權行為所在地為管轄法院 裁定移送台北地院 ----------------------- NVIDIA原廠規格誤植,消費者認為標示不實的情形。由於消費者意見不同,玩家認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條:不實廣告」。 ----------------------- ----------------------- 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廣告上,或以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 前項所定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包括商品之價格、數量、品質、內容、製造方法、製造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用途、原產地、製造者、製造地、加工者、加工地,及其他具有招徠效果之相關事項。 事業對於載有前項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表示之商品,不得販賣、運送、輸出或輸入。 前三項規定,於事業之服務準用之。 廣告代理業在明知或可得而知情形下,仍製作或設計有引人錯誤之廣告,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廣告媒體業在明知或可得而知其所傳播或刊載之廣告有引人錯誤之虞,仍予傳播或刊載,亦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廣告薦證者明知或可得而知其所從事之薦證有引人錯誤之虞,而仍為薦證者,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但廣告薦證者非屬知名公眾人物、專業人士或機構,僅於受廣告主報酬十倍之範圍內,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所稱廣告薦證者,指廣告主以外,於廣告中反映其對商品或服務之意見、信賴、發現或親身體驗結果之人或機構。 ----------------------- NVIDIA原廠規格誤植,消費者認為標示不實,結果雙方看法不同調。玩家認為若不能退費,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消保處)又無法處理,那就只好尋求法律途徑,上法院討公道給個公道! 這次NVIDIA出包,GeForce GTX 970規格標示爆爭議與3.5GB記憶體門問題,由於NVIDIA原廠與下游品牌顯示卡廠商,與玩家雙方意見分歧,玩家覺得消費者權益受損,所以才會告官鬧上消保處、台北地方法院。PCDIY!呼籲原廠與玩家良性溝通,雙方坐下來好好談這件事情。當然,原廠應該善盡告知的義務,若有標示不實,就應該全權負責,展現出國際一流大廠的負責態度,玩家也應該跟原廠好好溝通,雙方應該還是有討論的空間。這樣就,應該可以避免廠商與消費者間的意見分歧,降低雙方發生誤會的狀況,進而減少雙方鬧上消保處、台北地方法院的情形。 ---------------------- 最新,華碩發出:「GTX970晶片系列產品公告」,說明:「凡已購買 GTX 970 系列顯示卡之消費者,於即日起至4/5止,可至以下連結登錄申請。並將可免費獲得全家禮券900元!! 」 親愛的華碩愛用者 您好: 依NVDIA表示,GTX970不管從效能上和 低耗電的表現上,都足以証明GTX 970的效能相當卓越,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晶片。對於近期在網路上的討論, 其實是對該晶片規格的誤解,詳細說明可以參考下文的NVDIA官方公告。 華碩在GTX970產品官網和彩盒的註明並無錯誤,不管在產品的設計和品管都已經過重重把關,再加上頂級用料的堅持; 我們絕對相信華碩顯示卡無論在 相容性、靜音表現、性能上絕對領先其他同類產品,同時也獲得全世界各國玩家的一致認同。 綜上所述,由於品質並無疑慮,華碩恕不提供退換貨方案,但為了維持華碩致力追求提供消費者最高的使用滿意度精神,以及感謝您對華碩的支持, 凡已購買 GTX 970 系列顯示卡之消費者,於即日起至4/5止,可至以下連結登錄申請。並將可免費獲得全家禮券900元!! ※ 以下活動注意事項: 一、只適用消費者購買之發票,經銷端進貨發票不適用本活動。 二、活動公告後購買之消費者仍適用本活動。 三、一張發票限定兌換一份禮券。 四、於活動期間退貨將不再寄出禮券。 五、本活動禮券將於4/30日前寄出。 六、禮券數量有限,於活動結束後將不再提供申請。 七、如有任何問題,請撥打客服專線 : 449-8088 (手機撥打請加02)。 ※以下附上NVDIA 官方公告部分截取內容※ 我們於最新Maxwell架構中,發明了全新的記憶體架構。這項發明是為了讓配置被減少的Maxwell能有更大的幀緩衝(framebuffer),因此GTX 970可不被受限於3GB記憶體的規格,而是擁有額外的1GB記憶體。 GTX 970是一張擁有4GB記憶體的顯示卡。然而,額外1GB記憶體中的512MB被分隔和減少記憶體頻寬。這其實是項好的設計,因為我們能夠提供給GTX 970額外1GB 記憶體,同時我們的軟體工程師能將較少使用的資料存於此512MB記憶體區段內。 ----------------------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聯力LIAN LI PC-Q26速寫開箱,自架NAS優質鋁鎂合金機殼!
目前資料產出與取得的管道越來越容易,包含數位相機攝影產生的高畫質照片,透過網路取得的高畫質影片,加上跟網路雲端空間進行同步所儲存的資料,隨著時間過去,硬碟空間的需求也逐漸提升,許多人電腦中動輒就有5、6顆硬碟在備份或儲存資料,也有不少人覺得市售NAS不夠好用,打算自行組裝NAS主機,在機殼挑選上就有相當大的學問。 聯力這款PC-Q26B機殼是針對需要大量硬碟空間,同時想要縮小機殼體積的玩家而設計,機殼前方可以安裝10顆3.5吋硬碟,底部還可以安裝一個2.5吋硬碟,聯力在機殼前方提供3顆12公分風扇,把外部冷空氣吸入後,直接先針對硬碟進行散熱,將機殼當中的熱空氣往後吹送,與主機板散發出的熱空氣集中後,一同被位於頂部的12公分風扇一起送出機殼,玩家若覺得風扇數量不夠,仍然能在側板或是後端增加12公分與8公分風扇各一個。 主機板規格;mini-ITX 前置端子:USB 3.0×2、HD Audio 硬碟支援:3.5×10、2.5×1 擴充槽數量:2個 散熱風扇:4個140mm風扇(前3上1) 機身材質:鋁合金 機身尺寸:410 ×395 ×200mm 機身重量:4.6kg PC-Q26推出兩款顏色,型號末端為B者為黑色外型,A者則是銀色外型,機殼內僅可支援19公分長的顯示卡,15公分高的處理器散熱風扇,以及19公分長的電源供應器,僅支援ITX主機板,一般而言ITX主機板最多支援到4個SATA,不過市場上仍然有特例,也有主機板廠針對自組NAS市場,推出可提供超過10個SATA的ITX主機板,正好可以符合PC-Q26機殼的應用,但是能夠支援超過4個SATA連接埠的ITX主機板仍然算少數,購買PC-Q26機殼的消費者需要留意。 廠商名稱: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an Li Industrial Co., Ltd.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Western Digital My Cloud Mirror 4TB實測開箱,2-Bay NAS個人雲新選擇!
雖然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雲端空間,但還是很容易遇到容量不夠用的問題,把自己的檔案放在雲端伺服器上儲存,也難免會有資料外洩的問題。而使用NAS來架設個人雲端儲存空間,不僅更方便使用,也可以擁有更大的儲存空間。針對入門使用者,WD推出My Cloud系列的網路儲存設備,這次所要介紹的就是搭載2-Bay硬碟槽的WD My Cloud Mirror 4TB。 這款由WD推出的My Cloud Mirror,具備兩個硬碟槽也就是2-Bay設計,主要是針對一般家庭、個人消費者、SOHO族或玩家,外型看起來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字典,外型相當時尚與漂亮。雖然國外有單獨販售空機,但在台灣都是採用內建硬碟販售的方式,這次借測的機種內裝兩顆WD Red 2TB硬碟,因此產品標示為My Cloud Mirror 4TB,但因預設使用RAID 1陣列,實際可用空間約為2TB。 雖然內裝兩顆2TB硬碟,但如果想自行升級硬碟也非常簡單,只需打開機身上蓋,抽出硬碟即可更換。機身上沒有設計電源按鈕,連接外接電源後,My Cloud Mirror會自動啟動,這樣的設計並不方便使用者手動開關機,希望日後能增設電源鈕。為了瞭解這款NAS的傳輸效能,編輯使用fastcopy實際傳輸5GB檔案寫入到NAS與從NAS讀取5GB檔案來測速,寫入速度為75.59MB/s,讀取速度則有92.12MB/s,表現相當不錯。 操作介面採用黑白兩色的簡潔設計,開啟首頁就可以看到NAS可用容量、韌體版本,裝置狀態等狀態資訊,因為預設不需輸入密碼即可直接登入操控介面,初次使用時請記得啟用登入密碼功能。除了內建功能,My Cloud Mirror還能加裝Transmission下載工具,或其他程式來擴充功能。在Windows上也提供了WD Smartware、WD Quick View等工具程式,可協助管理My Cloud,並將Windows中的重要資料備份到My Cloud上;手機或平板電腦則可以透過WD My Cloud與WD Photos等APP來進行存取,另外也支援Mac電腦的Time Machine備份功能。搭配WD提供的DDNS服務,使用者就可以更方便透過網路存取資料。 廠商名稱:WD - 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燦坤網路旗艦店鬧雙胞,真的賣電腦家電假的賣名牌包運動鞋!
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小Y,昨天在八德商圈跑新聞的時候,接獲玩家爆料說他在燦坤買到好東西,而且他從網址確認真的是燦坤3C大賣場網路旗艦店,裡面有賣LV、PRADA、CHANEL、COACH、GUCCI、HERMES名牌包,還有賣NIKE、adidas、PUMA、Converse、Timberland運動鞋,甚至還有一大堆沒有看過的名牌精品。 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小Y,起初聽到玩家說燦坤賣名牌包就覺得有點怪怪的,想不到還有賣運動鞋、名牌精品,越聽越不對勁。就連業界打滾十幾年的記者,也沒聽過這家黃色小鴨顏色的3C量販店,有介入名牌精品市場。根據燦坤官網的Q&A說明:「一九七八年,燦坤創立時,不過是台南一家專門鑄壓電熱板的小工廠,但憑藉著吳個人的勤奮與意志力,以二十年的時間攻下大陸與日本市場。之後正式在台灣上櫃後,便大張旗鼓的迅速開設大型連鎖店,今年目標六十六家。而他所掀起的通路革命,更準備在延燒到大陸與日本,逐步的在亞洲創造燦坤通路王國!」而後,燦坤又設立了旗下燦星旅遊,發展休閒事業,之後併購了震旦通訊Aurora,接著又有燦星文創(餐飲),開始進軍餐飲業,採取的是併購與入資擴張的方式,除了富士印日式炸豬排(豬排飯)外,還有金鑛咖啡(咖啡餐點)、日法坊(甜點)、五食五心烏龍麵(烏龍麵)、五花馬水餃館(水餃)、喆喆蒸煮鍋(火鍋)、樂義(義大利麵)之外,近日最新開張的是純焠炙烤牛排(牛排),另外,由於食安風暴,也介入了食材的進口代理銷售,第一檔供貨的是來自澳洲的90 mile desert橄欖油。燦坤最近的大手筆投資,還有從實體通路,進軍電商市場,成立了燦坤Kuai3網路旗艦店,以燦坤實體店面當成基地,提供台灣消費者3小時快速到貨的網路購物服務。當然,燦坤旗下主要事業為通路、旅遊與餐飲,在光華商場聽到玩家爆料說也賣名牌精品,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小Y,光是一聽到這個消息,就覺得哪裡不對勁! 根據玩家爆料說明,說他上網買到名牌包的網站,真的是燦坤3c大賣場網路旗艦店。玩家確認網址是tkec,而且最後是.tw,玩家還說記得這個燦坤3c大賣場網路旗艦店網站上方還寫著:「燦坤3c大賣場網路旗艦店歡迎您!」,網站下方還標示:「燦坤是台灣家電代名詞,買3c家電當然要來燦坤3c大賣場啦,燦坤網路旗艦店特別推薦燦坤3c商品目錄限時3折秒殺中,在這可以找到最新人氣單品,燦坤3c購物網和燦坤門市一樣,正品品質,貨到付款,享受七天鑒賞期。」這邊,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小Y,馬上擔任名偵探柯南,跟店家借了筆電,立刻上網查看。玩家口述,他去過燦坤,依稀記得燦坤的英文是tkec,因此透過Yahoo!奇摩搜尋tkec,才找到這個燦坤3C大賣場的燦坤網路旗艦店。這邊,仔細查看這個搜尋出來的,而進去一看,這個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真的是賣名牌包、運動鞋與名牌精品。而且這個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膽子很大,竟然敢動台灣上市公司燦坤的歪腦筋,成立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打著燦坤的名義來販售奢華名品,但疑似拿假貨當真貨賣借此歛財,還宣稱有7天鑑賞期! 這邊,我們按照了玩家爆料的流程,找到了這個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發現裡面大賣名牌皮包、運動鞋與名牌精品。 這邊,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與真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網址是不一樣的,兩個的差別是假的是.tw網域,真的是.com.tw網址,而且使用了whois來查詢,可以發現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網站,是掛在補夢網PUMO虛擬主機,上面的電子郵件信箱、電話與地址疑似也是偽造的,真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網站,則有清楚標示這是註冊在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最後,這邊要提醒大家,網路購物真的很危險。要不是玩家爆料,恐怕還沒人發現,原來燦坤鬧雙胞,真的賣電腦家電假的賣名牌包運動鞋!然而,由於電子商務的盛行,網路購物越來越能被消費者接受,因此假冒的購物網站,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藉機詐騙錢財。尤其是假的銀行網站,層出不窮。這邊要提醒大家要去網路購物,真的要眼睛睜大看清楚,網路購物很危險,小心誤入假的購物網站! 網路世界,非常虛幻,真真假假,往往難以辨別。這次,居然有人敢拿台灣上市公司燦坤動刀,而且還被玩家給發現了,真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網址:www.tkec.com.tw,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網址:www.tkec.tw,兩者網址都說是燦坤網路旗艦店,兩者還只差了一個.com,真的是不小心不行,以免誤入假的網站,因而被詐騙錢財。真假網站雖然都宣稱是燦坤網路旗艦店,不過,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不要貪巧便宜,睜大眼睛一定可以明辨真假! ---------------------- 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的出現,造成玩家以為燦坤也開始進軍名牌包、運動鞋與名牌精品,差點進去裡面敗家。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小Y,也委請有在燦坤上架3C商品業者,透過關係與燦坤的採購聯繫,詢問是否知道燦坤網路旗艦店鬧雙胞,結果就連燦坤採購也不知道燦坤有在賣奢華名品,令人匪疑所思。也因此,更可以確定這個假的燦坤網路旗艦店,並非是真正的燦坤所開設經營。這邊,也要呼籲大家,網路購物真的要小心,千萬不要誤入假的購物網站,以免被當肥羊宰! ----------------------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英特爾 Intel SSD 730 240GB」實測開箱,斷電保護強化消費級固態硬碟機!
Intel SSD 730固態硬碟,是一款鎖定玩家的SSD。訴求超頻加速的概念,到了正式推出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款針對控制器、快閃記憶體超頻運作,且首度在消費級固態硬碟加入斷電保護設計機種。Intel SSD 730系列固態硬碟,共推出240GB、480GB兩個容量版本!這款SSD,剛發表的時候,令人嚇了一大跳,首先是存取速度並不快,240GB版本,讀取速度:550MB/Sec,寫入速度270MB/Sec,480GB版本,讀取速度:550MB/Sec,寫入速度470MB/Sec,號稱超頻,結果存取速度並沒有什麼高人一等的效能,再來就是價格貴得離譜,當時Intel SSD 730系列台北光華商場現貨,240GB報價7600~7990元,480GB報價15000~15390元(調查時間:2014年03月20日),當然不少玩家看到價格,就一整個驚呆了。不過,除了效能與價格之外,別忘了它可是消費級固態硬碟史上,第一顆具備斷電保護的機種,也因為這樣獨特的設計,讓它在競爭激烈的固態硬碟市場,仍維持一定的身價。 自從這顆Intel SSD 730系列固態硬碟出來之後,由於內建斷電保護功能,即便價格比較貴,仍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不過,Intel在去年中之後,展開了一連串的價格戰。首先,是把舊款Intel SSD 520系列120GB下殺1899~1999元,接著又把新款Intel SSD 530系列120GB下殺1999~2199元。再來,到了2014年底,也把下殺高階機種,Intel SSD 730系列台北光華商場現貨,240GB報價4880-~5888元,480GB報價12000~12400元(調查時間:2014年11月15日)。同時,由於Intel水貨猖獗,包含CPU、SSD全都有水貨,店家表示從中國、香港進貨,進價還比台灣公司貨更為便宜,逼得台灣Intel找來韓國NCsoft綁送劍靈虛寶,不過只有Intel SSD 730系列有送。 Intel SSD 730除了綁送劍靈虛寶之後,同時又把價格下殺,Intel SSD 730系列台北光華商場現貨,240GB報價3990~4200元,480GB報價7550~7800元(調查時間:2015年02月01日),結果綁售裡面的劍靈虛寶,通通被拿出來賣,光是這個虛寶竟然可以賣到450~600元,等於Intel SSD 730 240GB只要花3390~3540元就能買到,真的超便宜。不過,在綁售劍靈虛寶檔期之後,目前價格也已經回穩,於Intel SSD 730 240GB最新報價3850~4200元(調查日期:2015年03月15日)。 Intel SSD 730主打的重點,第一個是超頻,把內部的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的效能給發揮到極限,Intel PC29AS21CA0控制器工作時脈從400MHz提升到600MHz,還把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之間的匯流排,工作時脈從83MHz提升到100MHz,第二個是引進了斷電保護技術,使用2顆47uF 35V鋁質電解電容,做斷電保護設計,萬一不慎斷電,則可以確保存取中的資料,可以寫回快閃記憶體。存取速度上的話,240GB版本,讀取速度:550MB/Sec,寫入速度270MB/Sec,480GB版本,讀取速度:550MB/Sec,寫入速度470MB/Sec。耐用度的話,240GB每天可寫入50GB,等同總資料寫入量TBW為91TB,480GB每天可寫入70GB,等同總資料寫入量TBW為128TB,保固期為5年,並提供到府收送服務! 這次拿到Intel SSD 730系列240GB,型號為SSDSC2BP240G4,格式化後容量為223.57GB,市場上買到的韌體版本為L2010420,目前買回來之後,並不需要更新韌體,這已經是最新版本。此外,別忘了下載Intel SSD Toolbox,目前最新版為2014/07/22推出的v3.2.3版本,可以使用裡面的優化功能。而且,Intel也有提供DMS資料移轉軟體(Intel Data Migration Software),目前最新版為201304/29車搭v2.0版本,可以使用來將舊硬碟資料,移轉到Intel SSD。 這邊使用1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INTEL SSDSC2BP240G4 240.0 GB。韌體版本為L201042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不過並不支援DevSleep,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有提供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值得注意的是,意外電源中斷與電源中斷保護故障,也都有做記錄。 這邊使用3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 V3.0.3 x64、HD Tune V5.5.0、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AS SSD Benchmark V1.7.4739.38088、TxBENCH V0.95 beta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479.7MB/Sec,寫入速度:288.1MB/Sec。測試結果,顯示沒有使用壓縮方式,讀取速度並沒有想像中快,至於寫入速度則只有一般水準。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64.7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279.0MB/Sec。整體讀寫速度表現,只有一般水準。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平平。 這個測試,可以清楚一目了然整個測試成績,總分達到了4635.65。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19.01MB/Sec,寫入速度:275.30MB/Sec,總分達到了1064分,IOPS表現算平平。Copy-Benchmark表現,則有維持一定的速度。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持續非常穩定。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1.098MB/Sec,寫入速度:289.829MB/Sec。整個測試結果,顯示這顆SSD,存取速度表現還算中上。 這個測試,可以發現最快讀取速度達到549MB/Sec,最快寫入速度達到289MB/Sec。 長久以來,硬碟機都怕斷電。不管是舊式HDD,或者新式SSD,當瞬間斷電的時候,萬一是在進行資料寫入的動作,就有可能造成硬碟資料的不完整,導致資料無法存取的狀況,也因此,通常會建議消費者使用UPS不斷電系統,來確保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SSD的話,目前都是使用DDR2/DDR3 SDRAM作為快取記憶體,進行最佳化快閃記憶體的存取,以資料修正(ECC,Error Check & Correcting)、故障區塊管理(Bad Block Management)與資料完整性檢查及修復(Data Intergrity Check & Correcting)來確保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不過,即便再怎麼強悍的資料修正,瞬間斷電的話,的確有可能造成重要資料損毀,或者出現整顆SSD資料人間蒸發的狀況,這時候,斷電保護的設計,就相當重要。Intel SSD 730系列固態硬碟,算是首顆下放企業級固態硬碟功能,讓斷電保護首度引進消費級固態硬碟,即便其存取速度不如其他競品,但光是斷電保護的能力,就讓這顆固態硬碟具備相當強悍的競爭力。而在Intel SSD 730之後,OCZ是第一家跳出來,將會推出斷電保護消費級固態硬碟業者,預計近日就會推出OCZ Vector 180系列,據傳還會有其他業者加入戰局,看來2015年SSD市場將會還有很多好戲可看! 消費級高階固態硬碟市場,一直競爭激烈,除了具備斷電保護的Intel SSD 730之外,10年保Samsung 850 Pro也是勁敵,10年保SanDisk Extreme Pro也是可敬對手。台灣市場的話,消費級高階固態硬碟最受玩家歡迎的,則以Plextor M6 Pro SSD聲望最高,此外,還有OCZ Vector 150 SSD也是強勁對手,近日就要發售旗下消費級固態硬碟OCZ Vector 180,接下來也還會有其他武林高手加入。想要入手消費級高階固態硬碟,除了Intel SSD 730之外,2015下半年將會有更多的好東西出現! ---------------------- 網友爆料:「Intel SSD 730 240GB最便宜報價3930元(含劍靈虛寶),是一家來自台中的平價屋的報價(不是原價屋)。」若再扣掉劍靈虛寶價值450~600元,等於這顆Intel SSD 730 240GB才買3330~3480元,真是超便宜的! ---------------------- 廠商名稱:Intel - 美商英特爾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6622-0000;0800-455-16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